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

喜事

    他大口噬著一塊肉,喝了一口酒,伸長了脖子,連酒帶肉吞進腹胃,然後繼續說:「你說房間啊,」他回答席間一個人的問話,「那房間大概有……」他四周張望著,試圖找到一個相對空間來說明,「大概前面客廳的一半大,五、六坪吧!」

   「那住,喔,不是,那睡多少人?」旗中有人接著發問。

   「別間我不曉得,我們那間睡十二個,一排一排的,在地上。」有人拿起酒杯向他示意,他又喝了一口之後接著說。

   「不要懷疑,」其中似乎有人做出不可置信的表情,於是他給予一個權威的糾正,「和電影裡面的不一樣,就是睡這麼多人,所以經常半夜有人起來上廁所,回來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。」他起身盛了一碗湯。

   「那怎麼辦?」有人問。

   「哈!怎麼辦?」他乾笑了一聲,一嘴的青菜滑到嘴邊又被他俐落的吸了回去。「打出一個位置啊!」似乎那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。

   「像我第二天就打了一個人」他臉上顯現著驕傲,用一種犀利的眼神環視著四周,彷彿是要在場的人都相信他的本事,「那個人渣吭都不敢吭聲。」他得意於自己成就。

  「聽說有個獨居房?」有人另起話題。

  「對啊,那地方很恐怖,我也沒去過,不過只要是去過的都苦哈哈的出來。當過兵吧?比關禁閉還可怕!」他邊說邊搖頭,彷彿那慘狀浮現眼前。

  「嗯,那什麼狀況才會被抓去關在獨居房?」那人繼續問。

  「做壞事囉,譬如帶違禁品,鬧房啦,打架啦,反正就是依些違反規定的事。」那些規定似乎很多,需要動腦,因此他看來有些煩躁,猛搔著頭皮。

  「那你打架沒被抓進去?」有人又繞回原題。

  「開玩笑!」他想要回答,可是剛好被斟酒的人擋住視線,於是他左閃右閃,一幅迫不及待的樣子。「這種是怎麼能讓上面知道,我們都私下解決,怎麼講,那叫,那叫,…………」一桌子人停止了進食動作,期待著他的下文,「叫共識!」這話一出,舉坐哄然。他為自己終於找出正確又有水準的詞彙,而又羞又喜。

  「喔,我去回個電話。」他從腰際拿出電話,有幾個未接來電,抹了油嘴之後離席。這是他幾天前出獄後,不知道第幾次的接風酒。一年前,他因強占公有土地仲介廢土傾到,被人檢舉,入獄服刑一年。

  「有人找我喝酒啦!」他回座後解釋著,「我要先閃了。」

  「不急,不急,吃完豬腳麵線再走。」於是他低頭扒了一大口麵線,把嘴巴鼓得像求偶的青蛙。又拿起一杯酒,麵線下嚥後,說:「謝謝啦,我敬大家一杯。」放下杯子後,便匆匆離去。

    出門前,她回身前向大家揮手,像個成功歸來的英雄。席間,大家似乎只對監獄的種種有興趣,關於他過去所犯下的罪行,不知道是故意還是忘記,一直沒被人提起。人回來就好,至於甚麼改過自新、回頭是岸之類的砥礪也免,因為出獄嘛,是喜事。


本文於87/6/25發表於聯合報副刊

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

豬不是養來吃的--------從「我不笨,所以我有話要說」看顧客行為

這是一隻小豬在一個農場,認了一隻母牧羊犬為媽媽後,從普通的一隻小豬,變成一隻牧羊豬的故事,最後還代替牧羊犬參加牧羊犬大賽且得滿分贏得冠軍。
就人們記憶所及,豬養肥了就是要宰來吃。所以牠的功能對人們而言是食物。在本劇擬人化的故事中,不只是人們認為豬是人們的食物,連週遭的動物也是這樣認為。
Babe作為一件商品取得顧客認同的策略,首先就是顛覆顧客對商品的傳統記憶。牠設法融入主人家的社群中。在母牧羊犬失去小狗的時候,牠給予溫暖。牠透過學習牧羊的過程,以溝通代替暴力和命令,發展出一套自己對牧羊的管理哲學。牠曾經在小偷偷羊時,讓主人減少財產損失,主人因此對她另眼相看。在取得顧客認同的過程中,牠創造自我的風格,最終形成自我的價值。主人的家門像是一道進入障礙,牠成功的打破社群中的階層藩籬,得以進入貓狗才可以進入的家中。
以高涉入的方式,取得主導地位Babe 透過行銷及包裝來改變顧客的知覺,改變顧客對豬既有的認知(豬不是養來吃的)。然後,牠以潛移默化的精神,來改變顧客對豬的態度(豬並不笨)。再者,以工具制約的學習模式,牠讓顧客知道豬的功能(天生我材必有用)。最後,透過顧客的自我學習,牠成功塑造自我的價值(豬是很好的工作夥伴)。
進入較高社會階層,運用參考群體的力量,成功吸引決策者,影響文化氛圍及情境Babe 在獲得主人的信任及母牧羊犬的認同之後,成功的晉升到較高的社會層次。像超級市場的試吃行為,或明星的代言,母牧羊犬是參考群體中的意見領袖,所以牠對商品的評價或代言,通常具有絕對的權威。所以,最後連公牧羊犬都願意出來幫牠,取得了羊群的溝通密碼,成功幫助Babe完成比賽。此外,羊群中的那隻老羊也具有影響群眾的力量,所以一呼百諾,所有的羊都願意乖乖配合行動。當整個文化及情境都站在Babe這一方時,牠就可以獲得品牌的認同。
商品,除了商品本身的價值與獨特性外,仍需透過包裝與行銷。顧客是可以被訓練的。充份掌握客顧客消費行為,取得顧客心中的密碼之後,作完整市場分析,制定進入市場機制的策略之後,才能有效打開通路。

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科技速寫

這是我嗎? 認識我的人不需要解釋?不認識我的人解釋也是多餘...

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

經典回眸





引用自蘋果日報

華西街尋春意

說來你不相信,我是老台北人,小時候住昆明街,可我從來沒去過華西街,很瞎吧?今年春節在龍山寺還點了光明燈,專程參拜,也順道遊了華西街,原來華西街還分為兩段,被桂林路區隔開來,一端吃得多,另一端賣東西的多,聞名中外的蛇店也在這個區段。到的時候正好趕上殺蛇秀,不少人圍觀哩,還禁止拍照。晚餐是在華西街吃的,但是味道普普,可能是沒找到好吃的。青草巷這端有條小夜市,可是人不多,大部份的人都集中在廣州街上。過年人擠人,年味濃得咧...







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

胭脂水露的氣味

最近從媒體得知萬華有一處古蹟叫『剝皮寮』,經過市府整修後,開放民眾參觀。光聽這名字就點詭異,當然引起我的好奇。萬華,有名的是華西街、龍山寺,但是深植在我腦海的卻是私娼寮。萬華,古名艋甲,曾經是富人巨賈的所在地,萬商雲集,繁華一時。但是,名為寶斗里的煙花巷,從小就是一個隱晦卻又早早潛入年幼青澀心靈的幻地。龍蛇雜處與燈紅酒綠,成人世界給我們對這個地方的知識。不管它叫萬華或艋甲,它成我為心中好奇又膽懼的一個禁臠。時間一恍,竟也數十年。藉由『剝皮寮』的開放,我決定一探究竟。
走出捷運龍山寺站,撲面而來的秋末涼風,風景有著滿滿的人味,人潮洶湧的公園,清一色是中老年人,或下棋或閒聊,或四處遊逛。龍山寺依然不朽的矗立著,廣納人們的悲喜苦樂,對人間的煩瑣俗事,了然於胸。
往廣州街前行,人潮不減,騎樓下一簇簇的人群,吸引我趨前駐足。沿街盡是兜售山寨產品的攤商,或者說是遊走的雜霍商人。他們的貨品,我壓根兒一點興趣也沒有,有手錶、手機、皮帶、古玩、珠寶、甚至珍奇異獸,不過他們倒是頗有聚眾的能力,像極了吉普賽人。
『剝皮寮』則是洋溢著迥異的人文氣息,由於是市定古蹟,吸引著許多非本地人來朝聖,我則是附庸風雅的在狹長的街道中巡遊,吸納著古意盎然的風華。這裏是點影『艋甲』拍攝的場景,我試圖從一磚一瓦中找尋胭脂水露的遺跡,但是在深秋的東北季風的吹拂下,煙花顯已遠颺,早年的風花雪月,已被時代的洪流沖刷蛻盡。

2009年秋末,我終於在廣州街,體驗台北。
 
 
 
 
 
 






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

海芋田的風景


    竹子湖的三月,海芋花理所當然是主角,然而我們造訪的這個季節,海芋因位氣候及土壤的關係而銳減。儘管如此,我們仍然在小徑旁一位賣海芋的婦人前駐足。
   「這花是自己重的嗎?」
   「嗯!」婦人兩眼凝視遠方,好似心不在焉。莫非是海芋減產,讓婦人的臉上也失去了光彩?我想著。
   「喔,種在哪兒?」
   婦人嘴一嘟,用下巴指著前方。我們順勢迴身,望向前方的海芋田。霎時驚覺,我們已身陷漫漫嵐氣的迷離幻境中。虛渺中,依稀可以辨識海芋田的那端是山,山腳邊是斜瓦古厝錯落,另有兩名孩童正在霧裡雲間追逐。雖然海芋的盛況不再,我們卻為眼前的景致而失神。
   「那是我兒子。」霧來了,雨將不遠。原來婦人正為著海芋田彼方,兩名追逐嘻戲的孩兒擔憂。
   今年的三月,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,我們重遊故地,賣花的婦人依舊,海芋像是織成一張白綠相間的毯子來迎接我們。
   「妳生了啊!男的,女的,五、六個月大吧?」婦人見了我們便親切的問,我們相視而語塞。我們驚訝的不只是她竟然記得我們,而且她還注意到那時妻子已懷了五個月身孕的身形。
   「是啊,是女的,七個月了!」我們的遲疑轉為欣喜。
   「下次要帶她來喔!」海芋花復育成功,婦人為下一輪花季作了預約。
   「好,一定!」妻子說。
   「我們才是她的風景」回程的路上,我說。



本文於86/11/22發表於聯合報副刊

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

後悔

「如果我是你,我就不會如此的浪費生命!」年長的我說。
「如果我活到六十歲,我一定會看淡一切,隨遇而安!」年輕的我說。
我看到年輕的我與年長的我像幽靈般地在我面前錯肩而過,然後分道揚鑣。他們都在後悔,也都不肯為現在的我負責。




本文於87/7/26發表於聯合報副刊

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

深紫色的窗: 行囊(本文曾於中時浮世繪連載)

深紫色的窗: 行囊(本文曾於中時浮世繪連載): "這是個有著暖風的午后,由窗口看去,天空是淡青色的,遠方鑲著一大片一大片白白灰灰、薄薄捲捲的雲。氣溫29度,據報載有一個中度颱風將要來襲。 他離開我兩個月了,我把他的東西分裝成一包一包的,他一直都沒有回來拿。太安靜了,看著他沒帶走的東西,竟讓我有一種尋死的意念。想聽聽最新的颱風動..."

行囊(本文曾於中時浮世繪連載)

這是個有著暖風的午后,由窗口看去,天空是淡青色的,遠方鑲著一大片一大片白白灰灰、薄薄捲捲的雲。氣溫29度,據報載有一個中度颱風將要來襲。

他離開我兩個月了,我把他的東西分裝成一包一包的,他一直都沒有回來拿。太安靜了,看著他沒帶走的東西,竟讓我有一種尋死的意念。想聽聽最新的颱風動態,或者說想在這寂靜的空間裡製造一點聲音。POWER ON,陳文茜的聲音,酥酥軟軟的在我的房內飄,她正用她特有的文藝腔調訴說著男人如何如何。越是不去想他,越是滿腦子他的影像。

屋子裡都是他的味道,怎麼也刷不乾淨,一想起他就反胃。最近以來什麼都吃不下,連喝水都想吐。不想再聽到關於男人的事,於是把它們統統鎖在屋內。想透透氣。出了門,被風推著走,漫無目的,一如不知怎地走進他的世界,我來到阿姨家門口。



俯仰之間,我依稀看見了

她白皙的乳波,

隨著Y字鍊凌空晃蕩


許久沒有看見阿姨了,她的身形豐腴了些,短髮染燙成金黃,有型有樣地輝映著她的丰采。她招呼我坐,進了廚房倒了一杯水給我,隨即繼續手邊的工作。

櫸木地板上放著一口展開的皮箱,皮箱裡已經放了些男人的衣物。

「阿姨,你們要出國啊?」我問。

「沒有,是你姨丈要出國。」她邊摺內衣,邊回答著。「哇!」我喝了口帶著檸檬味兒的冰水,「那去哪裡?」羨慕地接問。「他能去哪裡?」她半跪著將摺好的五、六件內衣,疉成一落,放入了皮箱。她穿著一件黑色的V字領T恤,頸上掛著一串Y字鍊,俯仰之間,我依稀看見了她白皙的乳波,隨著Y字鍊凌空晃蕩。「當然是去大陸嘍。」她接著說明。二十五年前,她還是個姑娘,經人介紹和大陸來的軍人結婚。

「姨丈呢?」我打探了四週之後問道。

「他今天上中班,晚上十一點才會回來。」她又放進一些瓶瓶罐罐的藥。自從開放大陸探親以後,他固定每兩年返鄉探親一次,她正在為他這次的旅行打點行囊。軍人大她二十歲,現已老邁,受雇於工廠擔任守衛。



她將皮箱的拉鍊拉起,驚心動魄地劃破一室的寧靜。然後她看看我,示意我幫她把皮箱移至屋子的一角。我心想這麼重的行囊,會不會比當年沙場上的行軍背包還重呢?他提得動嗎?我沒問。我連忙趨近將皮箱扶正,我推她拉,就這麼讓皮箱滑到屋角。我使勁地抽兩口氣,「喘了?」她問。其實我沒費什麼力氣,而是不可自抑的追逐著她的體香。「沒有啦,妳好香。」我說。不知道是使力或是羞赧,她的兩頰泛起了淡淡的紅暈。「爸送的?」我鍥而不捨,像個好事的記者。「嗯!」她頜首,「香奈兒的。」一派幸褔。「你們最近……好嗎?」「很好啊……」她回了身,轉入房裡,四十五歲的她輕飄飄的像一道幽魂,成熟中不減俏麗的風韻,「我們一直都很好啊。」從房內傳來清亮的嗓音,一如少女。


她從房內捧出兩本相本,沉甸甸的木質封面,有著精雕細琢的古風,沙發上的投射燈,更讓相本映著熠熠的風華。「這是最近拍的。」她說著便坐在我身旁,為我一頁頁的翻閱著。那是婚紗照,她和他喜孜孜的擺弄各種風情,全然不見扭捏生澀,自然大方,兩人煞是登對。她一頁接著一頁,引領我進入他們的戀情中。過往的情境,點點滴滴的映在心頭。算起來,她和軍人結婚時,我才兩歲。知道她時,我已經是個小六的學生。





照片如電影般的翻轉,

但我的視覺卻停留在

第一個畫面中


照片如電影般的翻轉,但我的視覺卻停留在第一個畫面中。照片裡的父親,一身淨白的禮服,領口飾著一條有著白色變形蟲的黑色領市。他從容的向鏡頭示好,攝影機給了他善意的回報,於是他有那樣一幅光鮮的派頭。我忽然想起了軍人,他年輕時是不是應該也是這般的俊俏呢?於是我揣想著,像WORD的剪貼功能,將父親從畫面中剪去,把軍人年輕時的模樣偎在阿姨的身邊,給了他深情意濃的姿款。他們是不是也曾經如此的緊密相依過呢?拍這些照片是不是也應該是他的第一個呢?





我彷彿是多事的太監,

看見了他的自在,

我的緊張再愚蠢不過



忽然,門鈴震天價響的把我們拉回現實。約莫向晚時分,她唸國中的兒子,放學回家了。她讓我去開門,她則把相簿收回房裏,悠悠然地又出現在客廳。過去和現在銜接的不著痕跡。而我像是作了什麼虧心事般,心驚肉跳起來。慌,究竟是被闖入者應有的權利,或是闖入者應有的自覺呢?十多年來,她竟是這般淡淡的處理她的感情。我彷彿是多事的太監,看見了她的自在,我的緊張儼然是一件再愚蠢不過的事。





她的淡然讓我憶起了也是這樣一個幽靜的下午,我考完期中考,放浪著因考試而來禁錮的身心,和兩位要好的同學躍回家中。《鋼琴師和他的情人》在我們窸窣挑弄油紙袋裏鴨舌頭的雜音中感人流轉著,我們為鋼琴師的堅毅而動容,我們為著海邊的母與女,一個陶然的釋放天籟,另一個忘我的迴旋於天地之間的景致而憧景,我們也為其夫的殘暴斷人手指而嗤之以鼻。然而她卻在這個時候出現,和父親從房門外現身。於是我驚訝,於是我在我同學面前無地自容,於是我任由影片中悠揚的琴音荒蕪,也於是我選擇了逃離。此後,我將父親阻隔於我構築的城堡之外。



「宜中還是不知道嗎?」待她兒子進房作功課,我附在他耳邊悄悄地問。「我還不想讓他知道,」我跟著她進了廚房,「現在這樣,很好。」她堅定的說。早年的戰亂,奪去了軍人的生育能力。當年,軍人對她突如其來的懷孕生子,欣喜若狂。他們都愛還孩子,這孩子姓軍人的姓。軍人現已是退伍老兵,對兒子視如己出。




無知的幸福


無知何嘗不是一種幸福。如果沒有那個下午,我一直無法體會騷動與平靜如何詭異的在這世間共存著。大學畢業以後,我將自己幽禁於美國,而一種洗脫不淨的惶然卻如影随形。姨丈、阿姨和我的父親之於我,究竟是什麼複雜的結構?父親原來早就是阿姨的外遇,而我童年生活中從未出現、據父親說是車禍早逝的母親究竟是誰呢?我的潛意識啟動了我的疑竇,然而我無法也無力對心中的疑問拼湊出完整的假設。「母親」,對我來說一直是個意象。這個意象為何在那個看《鋼琴師和他的情人》的那個下午躍現,之後便常駐我心呢?我在美國這兩年的研究所生活,斷續被這個問題干擾著,直到我和他為了腹中孩子的去留毀天滅地爭執,我心中仍然不明白我所要捍衛的是什麼。



那天,我從醫院回來,他正在趕稿,我懷著幾分欣喜的告訴他懷孕的事。無疑地,這件事立即驅走了他最敬愛的謬思。他從迷離的稿件中抬起頭,鬍髯已然爬滿他有著稚氣的臉頰,他挺出兩隻因連日熬夜而沾滿血絲的瞳眸瞅著我,雙手往後,投降似的托著後腦,襯衫因而半敞開來,他那片單薄但不乏藝術氣息的胸膛彷彿是能滋養萬物的沃土,正和他圖裏豐富的線條共鳴輝映著。良久,他輕喟,無奈地要我處理掉它,如同用橡皮擦,使點力就可以粉飾太平般的輕而易舉。我聞言,蹲在馬桶邊差點把肝膽腸胃全給倒出來。從那一刻起,我不定期的孕吐,同時也越發覺得我以前所喜愛、不修邊幅的他,竟是如此得邋遢。孕吐時那種肝肺俱裂的不適,每每讓我悔恨不已。我悔恨自己無目的的違反理教,和一個滿腦子思想,而生活低能的人在一起。每一次的追悔,都讓我更接近死亡。







我陪著她洗菜做飯。抽油煙機轟隆轟隆的響著,聽不見客廳的電話響聲。宜中,我的弟弟,從房裡出來。他有著青春期的羞澀,臉上若隱若現的幾點青春痘蓄勢待發,人中一抹青春鬍印訴說轉型的尷尬。他把無線電話手機遞給了她之後,一溜煙又進了房間。她轉入後陽台,笑顏輕展的講著電話。我直覺是父親打來的,她沒有否認,而且他們約了周末去渡假。「宜中不過問妳的事嗎?」我納悶著。她說不會。「那姨丈呢?」我不死心。「他知道他的存在,要管十幾年前就管了。」她說。她說該發生的事,自然就會發生,該被知道的事自然也是瞞不過別人。







和三個男人的等距關係


看來也是時候到了,就在我回國不久後,父親因為稍有積蓄而有意換屋。自從無意間發現父親和阿姨不是童年印象中的朋友以後,不知事昧於事實的心態抑或預知著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去開發,迫使我必須孤絕而神秘,複雜的情愫像無中生有的藤蔓纏繞著我的全身,這份怪異的芥蒂讓我和父親像相交之後的兩條直線漸行漸遠。



直到搬家的前幾天,或許是空間次序的異動,鬆散我們之間的結構,我們開始有幾次善意的眼神交流。整理打包的過程中,我拾起父親一本老舊的剪貼簿,是懷古也是好奇的瀏覽起來。無意間被一則泛黃的小消息所吸引,………強烈颱風狂掃全台…….一名懷胎七月的少婦在雨夜中,遭不明汽車撞及,經送醫後少婦失血過多不治,留下初生孤女…。剪報的空白處有著日期的記載:60. 9. 22。毫無疑問那是父親的筆跡。



事實上,這是一本藝文的剪貼簿,有羅蘭、琦君、王鼎鈞、余光中……等人的作品。我之所以對這篇報導好奇是因為它太突兀,就像一場令人癡醉的音樂會,突然有人咳嗽不止,而更巧的是那日期正好是我的生日。







正當我望著那冊子凝神時,父親適時出現在我的身邊,他不迴避的讓時序倒流回民國六十年,娓娓細說那件事的經過。我對父親啞了兩年多,終於告一段落,就在那天我確認了我的身分,那無辜的少婦正是我的母親。聽完之後,我竟無從悲傷。







「如果有一天,姨丈…….,我是說有天妳會和他結婚嗎?」我接著問。「我會照顧妳姨丈一輩子,」鏗鏘地,她說。蒜在油鍋裏蒸騰,一把青菜下鍋,「沙」地應聲爆出香味,「想結婚,十幾年前就該結了。」她呢噥著,卻不帶哀愁。十幾年來,她和她的三個男人,一直是如此的等距關係。



餐後,獨自在車水馬龍的夜色中踱起步來。雨斜斜的落下,風一陣一陣的地推搖路樹。街燈在風雨中顯得蒼茫而招搖。不知道自己過了多少馬路,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過馬路,好像一切都該如此。綠燈亮了,我就順著人潮流動,紅燈亮了,車道上的車輛便橫七豎八的嘶鳴起來,而我和我的世界一起靜止。就在這樣一個路口,不知道是我走慢了還是走快了,一輛車對著我狂囂。那個探出車窗的駕駛窮兇惡極的對我數落,「不想回家了是不是,該死的女人!」我不知道是否引起別人的側目,但是我想起了當年颱風夜的父親。


暖暖的淌淚
那個惡夜裏,父親加班返家的途中,巧遇一樁車禍。肇事者趁著夜黑風高逃逸,以為可以躲過一世,哪知偏篇父親記下了他的車號。父親報案後將母親緊急送醫,然而卻無法挽回她的生命。當她知道母親身後留下孤女時,他發揮了大愛,先是認養,幾年後便把我領養成為她的女兒。據父親說,那件車禍,肇事者被警方尋獲,最後被判過失致死。至於母親,可能因未婚懷孕,是自殺。

父親一直有著俠義的精神,據阿姨說,父親有一次在住家附近的車站,拾獲一只紙袋,裡面是一些公司用的文件或是簡報資料之類的東西,他認為這位失主如果是老闆,可能因為遺失這些資料而失去一筆生意,或如果是受雇於人,則有可能遭到公司的責難,甚至無法繼續工作,所以他在原地等待直到失主出現。而就我記憶所及,他也曾經因為停車不當,擦撞在路邊已停妥的車子,然而他大方的在那輛車的擋風玻璃上留下字條,表明願意負責。

父親一直未婚。當年是一介單身漢的父親,碰見了那件車禍,只因為了彰顯正義或者一時的悲天憫人,便代理母職十幾二十年,從來沒有人質疑過他的情操。想必,他可能也因見義勇為,之後又扶養了不相識女子的遺腹子而贏得美譽吧?

知道他們的事很久了,卻沒有親眼見過她處理感情生活的態度。這一個下午,她輕描淡寫的解著不足為外人道的難題。之於愛,他們彷彿是徜徉在自己的桃花源,一如她所居住的處所,門外的繁華喧囂,全然與她無關。之於情,她的堅毅,軍人的寬容,父親的執著,儼然形成了一種無需協商的共識。曾經對她涉入父親生活而不諒解,但我對她的敵意,早在知道母親的消息之後便已淡去。

她的愛與情,幽淡而私密地,在刻板的典律及成俗的制約下遊刃有餘。街燈下,我憶起了她和我道別時,臉上那抹淡然的笑。什麼是情?什麼是愛?什麼是天長地久?我想起了未曾謀面的母親,不知怎地以也想起了阿姨家那只大行囊。「我提得動嗎?」我問自己。

老天嘆了一口大氣,風急了,颱風恐怕已在陸地的邊緣,我到公共電話亭避雨。在公共電話亭裡,我撫著微微隆起的肚子,卻引來腹部一陣騷動。

我打了電話到婦產科取消手術,決定留下孩子。之後,我看見電話亭透明隔板裡,一個女子,手持著話筒,隨著嘟嘟的電話鈴聲,暖暖的淌淚........。


全文完

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

櫥窗物語



明治神宮巧遇古式婚禮

二月底的台北寒流籠罩,北方的東京平均攝氏五度。多年之後,我選擇東京,作為旅程的戳記。 

東京比想像中大,比日劇所看到得更摩登,比NHK拍的影片更精緻,馬路上的車子是新的,路上所見的高樓外牆是乾淨的,流動的街景是有條不紊的,連人都是經過雕琢的,東京是一個彩粧過的城市,我試圖找出一些這個都會品牌包裝上的破綻,最後我必須承認失敗。

迪士尼是一個製造歡樂的王國,之所以稱為樂園,就是要讓你忘記煩憂,他做到了。在這裏,人們樂於排隊,等候線上是一張張善良可愛的臉。遊客沒有抱怨,服務人員像是吃樂興奮劑般的HIGH,標準的笑容,制式的問候,但卻不虛偽,他們不需要告訴遊客他們有多敬業,遊客早已把他們當作樂園的一部份,像那些製造一波波高潮的高科技遊戲一樣,一切都在意料之中,卻又阻止不了讓人一探究竟的好奇。

倚著河川的都市,都用水來載運這座城市的人文核心。在隅田川上梭巡,我想起萊茵河的優美,塞納河的古典,哈德遜河的繁華。我不知道該用什麼字眼來形容這條河,當台場的華麗摩天輪出現眼前時,我想到了「工藝」兩個字。日本人善於維新,創造情境,東京鐵塔是一例,台場也是一例,摩天輪的迷幻燈光下,愛情劇的推波助瀾,於是出現了浪漫的風情。


台北冷,東京凍,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情。但是,東京的天氣好得令人覺得奢侈,像明治神宮裏的婚禮進行式,有著隆重的滿足。或許是受了太多古裝劇的影響,巧遇戶外婚禮的儀式,煞時我總覺得日本人即使穿著現代時尚的服飾,卻也有著滿身的古典風情,莊嚴多禮,恭敬不阿。

但是古式的腔調,在新宿的街頭又旋即消失。它不特別,很像是大了好幾號的忠孝東路,十足都會風情,在街頭遊走,呼吸這裏的氣味,吐納間,我覺得連空氣都是被過濾過的,不新鮮,但保證乾淨。

如果這也是一種發現,我覺得必須一提。當台北的黑澀會美眉和棒棒堂以主流次文化悄悄佔領青少年的心,在東京那不過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流行樣板。這麼說吧,我看見了滿街的黑澀會美眉,你會羨慕嗎?
你問我喜歡東京嗎?我像隔著櫥窗看東京,說不上來。但是有一件是可以確定,對於一個中年男子而言,我被東京的規模、細緻、古典和現代突兀卻又不失和諧的風情所震懾。



迪士尼歡樂入場券

古著的宮燈

彷真的城堡




皇居二重橋

新宿的都會風情
許願, 我願

新鞋

陽光從百葉窗的縫隙塞了進來,一條一條,賴在床上的一角,女人側身挪出一個空間,繼續沉睡。浴室裏的水龍頭嘩啦嘩啦的吐出水來,男人嘶嘶沙沙的刷著牙,呼嚕呼嚕的潄口,然後咳出一口痰。又深深納了一口氣,咻的放出來。女人翻了個身與陽光打了照面,不予理會,再睡。

    洗澡。男人在浴室唱起歌來,尾音被蓮蓬頭釋出的水瀑肆意切割而無法共鳴,像悶雷。女人輾轉反側,面有愁容。

    男人翻閱報紙,窸窸窣窣。女人咬牙切齒,拉起棉被,埋藏自己。陽光趁機偷偷的趴在她身上,隨著她的喘息起伏。鏗鏘一聲,馬桶努力的轟隆轟隆的自我洗滌。女人喘息加劇,陽光與棉被合流狂歡。男人淅瀝嘩啦的擦洗浴室的瓷磚,久久,鏗的旋開浴室的門把,繼之以門軸的悲鳴。女人從床上躍起,蓬頭垢面,眼神恍惚,心有餘悸。

    困惑。她環顧四週,窗簾變成了百葉窗,床位不對,電視機不一樣,衣櫥大了點,一切都不同了。男人站在她面前,既熟悉又陌生。男人瞅她,不作反應。轉身,唧一聲拉起拉鍊,對著鏡子整理儀容。啊!是個惡夢,女人清楚了。

    男人拉起百葉窗,唰,陽光灑成一片,房內陳設應聲現形。有條不紊,光鮮潔淨。女人搔了搔頭髮,起身。

    女人,不久前和另一個男人結束三年的關係。「潔癖,希望是他唯一的缺點。」女人走進浴室對著澄亮的鏡子說話。「忍著點,這才第三天,新鞋難免打腳!」鏡子的女人說。


本文於85/12/31發表於聯合報副刊

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

羅森堡夜難眠

距法蘭克福約兩小時車程之遙,有一個叫羅森堡的小鎮。一樣是古蹟,卻有別於雅典神殿、羅馬競技場的斷垣殘壁,她是「一個活生生的中世紀城市」,旅遊導覽如此美稱她。

  四月,對德國而言,仍是早春,在攝氏三度的低溫下,我藉出差之便,縮瑟的造訪了此地。一如對歐洲古堡既有的認知,羅森堡孤絕的懸在一個不知是丘陵或小山的高地之上,四週由城牆所環抱。她的外表冷酷,卻不因此而拒人於千里之外,她是德國著名的勝景之一。

這裡的植物似乎傳承了古城堡對歷史的使命,以其堅毅的生命本質,蓊蓊鬱鬱綻放著春的氣息。尤其是鬱金香,蘊著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儍勁,紅一簇、紫一簇的展示著令人折服的嬌嫩。她們安詳寧靜,在冽冽的冷空氣中,隨著古城堡的每一次呼吸而律動,一如此地的每一塊石、每一條街、每一幢建築,還有每一座城牆。他們亙古久遠,彷彿早已不知甲子為何,歲月是啥。他們真的很「假」,我不禁得伸手去感觸他們的真實。

當我走進旅館,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碩大的鐵甲武士胄像,然後是老得發亮的木製櫃檯、櫃檯上一具叫人的搖鈴、天花板上昏黃的吊燈、牆上已近斑駁的壁紙、以及走起路來會嘎嘎作響的地板。屋內的擺設及其所營造的氣氛,很難不令我聯想起一些驚異電影的場景。凝結在心中的,除了陰森之外,還有一點詭異。我甚至懷疑那是間觀光旅館。

旅館老板似乎看出我的疑懼,一再說他的旅館(也是他的家)很安全,但是我還是依造我出門在外的習慣,在臨睡前把浴池放滿了水,作為火災緊急之用。然後將護照、金錢以及隨身重要物品壓在枕頭底下,確定逃生方向,鎖緊門窗之後才就寢。

房間內的陳設齊全,但床鋪、床飾、梳粧台、地毯、窗簾,甚至衛浴等格調古老,雖談不上一致的風格,卻像是一種陽謀,意圖明顯的讓人墜入充滿異國風情的時光隧道中。於是我無法入睡,腦際徘徊著白天當地導遊所說的話:「這是個中世紀的都市,你所看到的景物完全和幾個世紀以前一樣,她是一個活著的古蹟。當地政府以此作為發展觀光業的資源,嚴格要求居民保持城邦內建築的原型,居民們只能照原始模樣維修,不得改建。因此這裡除了古蹟,就是博物館,這裡的人以觀光業維生,他們經營旅館及商店。因為觀光業很發達,所以居民們都很富有,也因此這裡的另一個特色是沒有警察局……。」恍惚中,以為天已白,起身推開窗戶,才知道是鄰樓屋頂晶白的反映。真的下雪了,我卻悵然,我所期待的天明竟是假。「天一亮,我就要回家了。」我想著。

我渾渾噩噩的在一個安全又沒有警察局的地方過了一夜。我心中有著太多的疑問,富有的地方就不需要警察嗎?這裡的人不會為了古蹟的存廢而抗爭嗎?是什麼樣的機制來讓古蹟生生不息?這裡的人都樂意成為古蹟的擁有者和保存者嗎……

回到T城的那個晚上,濁濁悶悶的空氣,親切的在盆地的上空盤旋。偶有疾嘯而過的警車、狂奔嘶鳴的惡犬、嬰孩的哭鬧聲、樓上不定時傳來搬動物品劃過地板的聲音……,但一切都是我熟悉的氛圍。那一夜,我讀了累積了一星期沒看的報紙,在各種事件排山倒海、如擬實境的畫面陪伴下,終於我睡了一個好覺……。那些因不習慣而產生的不安,在回家以後便消失無蹤。直到現在,我始終沒有再為異地所生的疑惑而尋找解答。


本文於87/3/21發表於聯合報副刊

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

秘密

    嚶嚶啼泣聲中,他想到兩個對付她的方法。一是:到廚房拿把刀,把她的靈魂一起揪出來碎屍萬段。二是:一走了之。

他彈坐起來,密謀失敗。天未亮,他鬆了口氣,起身,走到她身邊,看了看她甜蜜熟睡的臉,轉身,披了外套,離開。

  回到房裏,他把奶瓶塞入小孩的嘴裏,小孩停止哭泣,滋滋吸吮。小孩約三個月大,喝完奶後憨憨入睡,鼻息在寂靜中緩緩流動。

他躺下來,輾轉反側。失眠。自從被迫結婚來,他常在夜裏,陷入了天亮與不亮間的拉拒。這是個秘密,不可說。

她作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翻身,一腿跨上了他的下腹部,「天怎麼還不亮?」他感覺心臟胡亂跳著。


本文於90/5/29發表於自由時報副刊

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

我回到台南


熱,是我對台南的第一印象。南台灣的酷熱威力驚人,讓我這習慣吹冷氣的台北客難以招架。趁著暑假造訪人文古都台南,事前對參訪古都的所作的計劃,因為難耐高溫,失了方寸。

蒼綠,是嘉南平原的主色調。揮汗中,為我勉力探索的南瀛歷程帶來心曠神怡的沁涼。尤其是白河蓮鄉,在盛夏中,或含苞或盛開的蓮荷,讓恬靜的小鎮盡展姿顏。不知是來早還來晚了,遊人稀落,天成美景落得寂寥。這樣也好,如此美麗風情,唯吾人獨享。

在古都,當然不能錯過古蹟。時隔三十餘年,我重返赤崁樓,帶著妻小,我娓娓訴說那段模糊的過去。陽光,把斑駁樓牆上照射得更顯蒼老,我倚著它留影,忽然覺得自己也老了。
熱鬧的安平古堡、德記洋行、東興洋行是必訪之地,除了遊覽車載來的老少之外,我發現許多年輕的背包客。他們拿著看似的專業的相機,紀錄人文的史蹟。只是三百多年前的歷史,我們所能涉入的究竟有多少?留下影像,或許是告解的一種儀式。

回程,刻意前往七股。鹽山下,為數不少的年輕人正為夜晚即將來臨的音樂祭暖身。鹽山上,許多慕景而來的遊客,一波波的攀上山頂。但是終究一切都太過刻意,始終無法點然我的熱情,加上音浪與熱浪的摧逼,我黯然離去。


此行,錯過了潟湖、沒能遇見琵鷺(冬天才有)是缺憾,嚐到傳說中的蝦捲是滿足.....






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佛羅倫斯的風景





我們來到一處高地,下了車便往一處憑欄靠,從那裏可以俯瞰佛羅倫斯的市景,一如風景名信片,各式的義式建築盡收眼底。隆冬的天空,籠罩著厚厚的濕氣,迷離的天色呼應寒峻的天候,醞釀降雪的前奏,我們身陷在美麗迷濛的氛圍,久久未發一語,直到一群鴿子噗噗掠過我們的頂空。
    迴身,發現身旁一位街頭畫家。他有著高挺的鼻樑和深邃的眼眸,但是吸引我們的是他誠摯的微笑。地上陳列了許多大小畫作,是義大利各知名景點精彩的寫生。走近他的畫架,「那些的都是你的作品嗎?」我們用僅學的簡單英語和他攀談。「是啊!」他自信的笑著。
  我們在他的畫作間逡尋,他湊身為我們解說。他沒有推銷的意圖,但卻令我們有買畫的衝動。當我們正猶豫要買下哪一幅作品時,發現他那未完成的作品裏竟有我們的背影。
   「我們入了你的風景。」我說。他的笑再度綻放開來,「是啊,你們該買這一幅。」。
  「好啊,多少錢?」妻子爽快的回答。
   他思索了半晌,搔了搔綣曲的金髮,說出一個我們一時難以理解的數字,待妻子拿出小計算機盤算,才知道那幅要賣台幣一萬多元。新婚蜜月的我們瞠目結舌,想想僅剩的盤纏,頗為難的問他,「便宜一點,可以嗎?」他靦腆的笑了笑,然後搖搖頭。
  是啊,藝術無價。我們沒有完成那一次的買賣,但我們央求與他合照,照片裏有佛羅倫斯的全景,以及他年輕的笑容。
  某日,三歲的女兒指著裱框油畫處理過的照片「他是誰啊?」我回答不出來,我不知道姓誰名何,但我永遠記得那一天,我和妻子在佛羅倫斯,與不知名畫家的邂逅。


本文於87/3/21發表於聯合報副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