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

深紫色的窗: 八股的時代,不八股的老師

深紫色的窗: 八股的時代,不八股的老師: 「上台」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是可怕的,我自然也不例外。印象中,學生時代總會有幾個同學的表現特別搶眼,有的人口才很好,說起話來頭頭是道;有的人台風穩健,反應靈敏,也有的人肢體語言豐富,和台下的觀眾有著精采的互動,而我也總是對他們特別的羨慕。但是,大部分的人對於「上台」這件事總是敬而...

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

八股的時代,不八股的老師



「上台」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是可怕的,我自然也不例外。印象中,學生時代總會有幾個同學的表現特別搶眼,有的人口才很好,說起話來頭頭是道;有的人台風穩健,反應靈敏,也有的人肢體語言豐富,和台下的觀眾有著精采的互動,而我也總是對他們特別的羨慕。但是,大部分的人對於「上台」這件事總是敬而遠之,除非事關「分數」大事,情非得已,否則一概能免則免,避之唯恐不及。因此每逢有上台的機會,大家總是推三阻四,要不就打混摸魚,草草了之。反正任何形式的「上台」只要是主題正確,有國家意識、民族觀念的通常都可以過關。然而只要是敢「上台」的,必然成為大家的「明星」。若是上的了台還能言之有物,唱作俱佳,那更不得了了,無論是演講比賽或歌唱比賽,大家便不做第二人想,一致通過由此人出馬,當然他也會是班長或幹部的最佳人選。

記得學生時代的班會,學校總會在班上事務的討論之外,安排讀書心得報告的時間,給學生上台發表言論的機會。也因為上台對一般人而言是個不愉快的經驗,所以除非上台的人是高手,同學們會對他有所期待外,常常可以發現台上台下各自為政。台上的人匆匆唸完稿子,台下的人或低頭、或私語,但是等上台的人結束報告,大家仍會給予掌聲,恭賀他脫離苦海。而台上台下那種互不影響的模式,其實是一種心照不宣,互相不要給對方難堪的方法。因為上台不僅會讓人緊張、冒汗,還會讓人腦袋真空、丟三落四、手足無措。最糟糕的是,當幾十隻或幾百隻眼睛望著你,等待你的下文,而你卻無以為繼時,那種不知如何收場的尷尬,才真的要命。因為大家都經歷過那種痛苦,所以同學當然不會為難同學。

高二的某次班會,正好輪到我上台做讀書心得報告,前一個禮拜我就為這件事而惶惶難安。老實說,平常我是有一些想法或主意的人,不過可能是因為不善表達的個性,加上不習慣出鋒頭,所以在公開的場合裡,我都是和大多數人一樣,保持緘默。但是讀書心得報告就像排隊打預防針一樣,只要挨一針,可能這學期就免疫了。於是抱著「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」的心態準備了一些東西交差,而那一次我的讀書心得報告主題是:「傅培梅食譜」。

當我上台宣佈我的主題之後,引來台下一陣騷動。我不以為意的進入我的內容,可是沒想到同學們一反常態,打破了以往互不干擾的默契,一個個把眼光拋向我。因為他們太捧場了,使得原本緊張的我,開始慌亂起來。為了儘早結束這種場面,我加快了講話的節奏,可能是我稿子背得很熟,沒有吃螺絲,看起來振振有詞,也可能是我的內容頗有新意,用現在的話來說可能是很「另類」,而引來陣陣的爆笑。就在那個時候,我發現我的導師也在一旁笑不可抑。我心想完了,我的報告一定是很可笑,做完結論之後,便要匆匆下台,可是如雷的掌聲,讓我呆立在台上良久。老師遠遠的看著我,我也猜不出她的想法。

下課後,我與老師擦身而過,她摸了摸我的頭,「表現得很好!」她說。我忽然覺得一股熱,從腳上延燒,「怎麼,剛剛都不害羞,怎麼現在臉紅起來了。」她說完便轉身離去,留下美麗的背影和一個樂不可支的傻小子。我才明白,原來同學們不歇的掌聲所代表的是鼓勵。

我的老師教國文,那時年方三十了,講了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,連罵人都讓人覺得舒服。她不僅有成熟女人的韻味,而且親切美麗、落落大方,所有的同學都很喜歡她,我也不例外。不過我和她的距離始終都很遙遠,直到那一次的報告以後,我發現關愛的眼神,她給我的不只是「摸頭」的鼓勵,最重要的是她提供了創意的空間,這在那個八股的年代裡,是非常難能可貴的。

幾年後的一次同學會,老師也來參加了。她一見到我便想起了那一次的讀書心得報告的往事,她說她把我的報告方式,作為學弟學妹們的教材,鼓勵他們多動腦,多思考。閒談間,她也抱怨起僵化的教育體制。話說她唸小學的兒子,某一次參加學校演講比賽,因為題目自選,她則建議她兒子想一些比較生活化的題材,然後她再親自幫他潤稿,可是她兒子卻非常有見解的認為這種軟性的題材不討好。她兒子認為題目一定要大,然後要能夠配合時政,最好能夠教忠教孝,發人「省思」。經過她的遊說,她兒子勉強接受她的建議。以他過去的表現,她對他深具信心,可是結果卻被她兒子料中,她兒子僅居第三。前兩名的題目分別為:「台灣的希望在中國」和「我所知道的偉人-蔣中正」,而她兒子的題目是「我的寵物」。她兒子為這件事,足足生了一個禮拜的氣,她也被搞的烏煙瘴氣。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講「台灣的希望在中國」?一時之間不知道究竟是誰錯了。

這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,由於老師的「啟蒙」,我有了創新的勇氣。她算是來自大陸的外省第二代,但她生長在那個年代,卻一點都不八股。她的鼓勵陪我渡過專科及後來的大學生涯,讓我不再視「上台」為畏途,所以後來我也能參加比賽,或是帶活動,現在我已經是主持公司各類晚會活動的不二人選。我發覺在台上居高臨下,掌握一切是一種不錯的經驗。其實,擁抱群眾的感覺,真好!


本文於1997/9發表於人本教育札記

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

她從FB走出來, 然後消失




分享自:http://www.google.com.tw/imgres?q=%E6%B6%88%E5%A4%B1&hl=zh-TW&sa=X&biw=1024&bih=542&tbm=isch&tbnid=78yv3_U6epfOvM:&imgrefurl=http://iedn.pixnet.net/blog/post/42567030&docid=MbjrCYfdfDggVM&w=480&h=360&ei=nPM_TrnEDMv2mAX4tO32Bw&zoom=1&iact=rc&dur=375&page=12&tbnh=118&tbnw=172&start=183&ndsp=15&ved=1t:429,r:5,s:183&tx=97&ty=62

 
昨天和Grace Pu 見面,是一位親切的女士,其實我很緊張,好像年少時要和通信已久​的筆友見面的忐忑。她自台灣,去了美國,又從美國回來。我們糊里​糊塗的加對方為好友,然後互相給讚,戳來戳去。因為一篇文章,我​們在網路交談。忽然,她走出螢幕,然後我們握手,行禮如儀,然後​各自覓食。午餐後衝高的血糖,讓我沉淪。恍惚之際,她來電道別。​我急尋她而去,未遇。他們說她離開了,進了電梯。我上,她下,在​空中交錯,然後分離。她就此離線,在FB。